寒冬袭向百万制衣工|工劳小报 #54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寒冬袭向百万制衣工
“再撑10天,等冷空气来,就有希望了。”
这个冬天,冷空气来得比往年更晚一些。但制衣业的工人们却在感受着过去这么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寒流。在海宁许村、广州康鹭、新塘、武汉、嘉兴平湖,全国各处的服装厂纷纷出现奇怪景象:本该热销的冬季款服装成山般堆积在仓库中无人问津;各大制衣村人头攒动,却都是找工不得、抢着做衣服的工人;服装厂老板跑路成为抖音、
工人罢工,出路何在?|工劳小报 #53 副刊
01 茶话会
工人罢工,出路何在?
2024年,工人抗议事件频发,尤其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工人集体行动的视频:他们身着工服,聚集在厂区或政府机构门口,高举横幅。
这已成为沿海省份上半年的常见现象。今年1月,浙江嘉兴一服装店老板卷款超三千万跑路,拖欠百余家小加工厂工人工资。数十名工人在镇政府大厅讨薪,甚至有人登上楼顶以命相挟。5月,在江苏无锡,比亚迪调整工时制度使工人工资大幅下降,
动荡下的TCL罢工|工劳小报 #53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产业动荡下的TCL罢工工厂
10月16日起,天津、江苏宜兴的TCL中环工人爆发大规模罢工,以抗议工厂变相裁员,要求企业给予N+1的补偿。有报道分析了工人罢工的直接原因——工厂采取排休缩减工时、乱扣罚款等方式逼迫员工离职,有工人在被扣除各项费用、罚款后到手的工资仅剩8元。
罢工以网传工厂给予被裁工人N+1赔偿而终止,外界对此的关注也至此结束。然而,为什么是TCL工厂罢工?TCL的日常管理如何运转?
不堪重负的照护商品化|工劳小报 #52 副刊
01 茶话会
不堪重负的照护商品化
在上期副刊中,我们邀请读者讲述身边的家政工人,谈谈自己对家政工/照护劳动纠葛的看法。读者们热情地讲述了对家政工人的印象,也分享了对照护劳动和养老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许多劳动者一样,家政工人都为了生活、家庭拼命工作,高工资是她们的共同追求。同时,看似较高的工资掩盖了家政工所需承担的多重劳动和来自社会的污名与轻视,她们仍然需要更好的劳动条件和作为劳动者的尊严。在公共养老服务缺位、政府隐形的状况下,照料劳动被迫商品化,被“
“用后即弃”的底层团播主播|工劳小报 #52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用后即弃”的底层团播主播
8月始,多家媒体报道了“17岁少年猝死团播间”的悲剧。据报道,该少年因表现木讷,无人刷礼物而被全程罚站,最终倒在了团播间。小报第36期曾介绍主播的劳动关系困境——平台和公会假借合作和自由之名,实则对主播劳动者有着隐蔽的彻底剥削。本期小报聚焦团播主播的劳动条件,同时试图阐明团播模式如何实现对主播的进一步剥削。
团播,即团体直播,是指年轻男生女生组成团体直播,
家政/照顾劳动的纠葛|工劳小报 #51 副刊
01 茶话会
家政/照顾劳动的纠葛
当我们谈起保姆、家政工人时,你想到的是什么?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黄姐,一位五十多岁的家政工人,我在一个家政培训机构与她相识。黄姐家住在城市周边的一个乡镇,丈夫几年前失业后开起了网约车,而她的孩子正在读大学。她希望通过培训班提高技能,以便涨工资。
在黄姐看来,许多雇主对她还不错,但也有一些雇主会故意找茬。例如,原本约定好的两小时保洁,
“阿姨”在中国|工劳小报 #51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阿姨”在中国:高薪背后的辛酸
随着中国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许多中产阶级家庭,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家庭,难以兼顾工作和家庭,对“阿姨”和“月嫂”等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中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其中约90%来自农村地区(
【跨境漂流信1】身在海外,如何连接彼此,思考劳工/运动
前言
工劳小报创立至今,除了持续关注国内工人阶级的热点新闻,也跟随着一些朋友们的脚步,将视野扩展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在当今的社会与政治环境下,我们身处海外不仅仅是无奈之举。我们相信,带着我们从中国工人身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参与海外其它左翼运动,与不同的劳动者们保持交流、相互学习,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把工作进行下去,也能够给对中国工人感兴趣的读者们带来新的启发,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想象力,让更多的行动变得可能。
这一次,我们邀请了四名小报参与者或者朋友们,用信件漂流瓶的形式,聊聊ta们在海外接触劳工或其它社会运动的经历。
长工时和低工资:中国数据标注行业的劳动状况
作者:Bea Lind
编者前言:这是一位来自英国的研究者Bea Lind的投稿,Ta在今年初曾实地在中国多个地方的职业学校、数据标注公司进行田野调查,了解中国AI行业背后的劳动状况。Ta与小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初步发现,并计划再次前往中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劳小报很感谢Ta的分享,并且,如果作为读者的你曾在数据标注行业打过工或了解该行业,我们也想邀请你填写文末的问卷,或者与Bea Lind直接联系,成为受访者。AI行业背后基层打工者的声音需要被听到!
基于我的博士研究,
视线外的年轻尘肺病人|工劳小报 #50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视线外的年轻尘肺病人
尘肺病患者在传统认知是属于过去的职业病,患者年龄多在四五十岁左右,来自矿山、冶金等传统粉尘行业,他们的困境似乎随着大型环保治理整改而逐渐淡出大众关注。公益组织大爱清尘于今年夏天发布的调研却指出,尘肺病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新一代患者的处境却没有得到对应的关注、预防和救助。这些90后尘肺病人陷入难以取得工伤认定、缺乏社会保障支撑和医疗资源、长期对外负债和社交网络破裂等困境。
青年尘肺病人多来自粉尘危害新兴行业,如人工石英石切割、义齿加工、水电开凿,工人在入行时基本没有对尘肺病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