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专题】劳尽一生,何以为安?——工人养老问题分析与访谈
专题介绍:为何要研究工人养老问题?
清晨的街头,年迈的清洁工拖着扫帚走过;夜深时分的小区门口,头发已斑白的保安独自守着大门;工地上,年过六旬的建筑工仍在吃力地扛着砖块......许多本该在晚年卸下重负、安享生活的工人,仍被现实所迫,继续出卖劳动力。他们大多从9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城市打工,在流水线上忙碌,在建筑工地上流汗,在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中耗尽了青春,也撑起了所谓的中国经济奇迹。
然而,为何劳动者们仍无法在晚年退休安定呢?他们为何没有被社保系统接住?
跨越性别,困于求职|工劳小报 #55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跨越性别,困于求职
跨性别群体常常身处大众讨论的漩涡中。例如,今年巴黎奥运会时出现了选手性别的争议,尽管这些选手并不是跨性别,但社交媒体上却出现了攻击跨性别的声音。而在日常生活中,ta们遇到的是更现实的问题——贫穷、普遍的失业、求职的困难。
根据《中国跨性别群体- 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17)》,跨性别劳动者面临的失业风险约为11.87%
罢工频发,如何联手反剥削?|工劳小报 #54 副刊
01 茶话会
罢工频发,如何联手反剥削?
在上期副刊中,我们提到了2024年是工人抗议事件频发的一年,尤其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浙江嘉兴服装店老板卷款跑路、江苏无锡比亚迪调整工时、乔丰科技搬迁事件等案例,凸显了企业压榨与工人维权的冲突,而管理层常以威胁、解雇、诉讼等手段打压工人抗争,进一步加剧其困境。这些事件反映了工人对公平待遇的渴望,也暴露出劳动权益保护机制的漏洞。在工人罢工之上,社会其它力量如何合力,共同推动工人劳动权益的改善?
寒冬袭向百万制衣工|工劳小报 #54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寒冬袭向百万制衣工
“再撑10天,等冷空气来,就有希望了。”
这个冬天,冷空气来得比往年更晚一些。但制衣业的工人们却在感受着过去这么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寒流。在海宁许村、广州康鹭、新塘、武汉、嘉兴平湖,全国各处的服装厂纷纷出现奇怪景象:本该热销的冬季款服装成山般堆积在仓库中无人问津;各大制衣村人头攒动,却都是找工不得、抢着做衣服的工人;服装厂老板跑路成为抖音、
工人罢工,出路何在?|工劳小报 #53 副刊
01 茶话会
工人罢工,出路何在?
2024年,工人抗议事件频发,尤其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工人集体行动的视频:他们身着工服,聚集在厂区或政府机构门口,高举横幅。
这已成为沿海省份上半年的常见现象。今年1月,浙江嘉兴一服装店老板卷款超三千万跑路,拖欠百余家小加工厂工人工资。数十名工人在镇政府大厅讨薪,甚至有人登上楼顶以命相挟。5月,在江苏无锡,比亚迪调整工时制度使工人工资大幅下降,
动荡下的TCL罢工|工劳小报 #53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产业动荡下的TCL罢工工厂
10月16日起,天津、江苏宜兴的TCL中环工人爆发大规模罢工,以抗议工厂变相裁员,要求企业给予N+1的补偿。有报道分析了工人罢工的直接原因——工厂采取排休缩减工时、乱扣罚款等方式逼迫员工离职,有工人在被扣除各项费用、罚款后到手的工资仅剩8元。
罢工以网传工厂给予被裁工人N+1赔偿而终止,外界对此的关注也至此结束。然而,为什么是TCL工厂罢工?TCL的日常管理如何运转?
不堪重负的照护商品化|工劳小报 #52 副刊
01 茶话会
不堪重负的照护商品化
在上期副刊中,我们邀请读者讲述身边的家政工人,谈谈自己对家政工/照护劳动纠葛的看法。读者们热情地讲述了对家政工人的印象,也分享了对照护劳动和养老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许多劳动者一样,家政工人都为了生活、家庭拼命工作,高工资是她们的共同追求。同时,看似较高的工资掩盖了家政工所需承担的多重劳动和来自社会的污名与轻视,她们仍然需要更好的劳动条件和作为劳动者的尊严。在公共养老服务缺位、政府隐形的状况下,照料劳动被迫商品化,被“
“用后即弃”的底层团播主播|工劳小报 #52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用后即弃”的底层团播主播
8月始,多家媒体报道了“17岁少年猝死团播间”的悲剧。据报道,该少年因表现木讷,无人刷礼物而被全程罚站,最终倒在了团播间。小报第36期曾介绍主播的劳动关系困境——平台和公会假借合作和自由之名,实则对主播劳动者有着隐蔽的彻底剥削。本期小报聚焦团播主播的劳动条件,同时试图阐明团播模式如何实现对主播的进一步剥削。
团播,即团体直播,是指年轻男生女生组成团体直播,
家政/照顾劳动的纠葛|工劳小报 #51 副刊
01 茶话会
家政/照顾劳动的纠葛
当我们谈起保姆、家政工人时,你想到的是什么?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黄姐,一位五十多岁的家政工人,我在一个家政培训机构与她相识。黄姐家住在城市周边的一个乡镇,丈夫几年前失业后开起了网约车,而她的孩子正在读大学。她希望通过培训班提高技能,以便涨工资。
在黄姐看来,许多雇主对她还不错,但也有一些雇主会故意找茬。例如,原本约定好的两小时保洁,
“阿姨”在中国|工劳小报 #51 新闻刊
01
本期重点
“阿姨”在中国:高薪背后的辛酸
随着中国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许多中产阶级家庭,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家庭,难以兼顾工作和家庭,对“阿姨”和“月嫂”等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中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其中约90%来自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