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访谈】工资低一些、压力少一些,民办学校老师的半躺平就业

湖南弗兰,2022年毕业,民办学校教师

受访者为女性,2022届毕业生,学历为长沙某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长沙某民办高校担任教师,月工资4000-5000左右。受访者对当前工作基本满意,生活负担相对较小,但对就业环境和劳动保护有自己的关切。

我最终选择了一份工资比预期低的工作

我最开始期待的薪资是5000~6000块钱左右,但是我找工作的时候,被实习单位耽误了时间。导致我开始找工作时已经是4月份底,将近5月份,错过了我那一届的春招和秋招,离毕业的时间已经非常接近了。而且,同一时间内我还要准备毕业论文,所以参与的面试也很少,整个求职的过程中只有过两次面试。

我研究生毕业前的秋招,曾在广州找了一份国营出版社的实习工作。当时我去那边实习了一个星期,负责人说实习生大部分都能留下来,比例很高,大概二三十个人中只有一两个人不能留下来。我以为自己能留下来的几率很大,也就没有再花更多心思去找工作。但是,实际上,我实习的那个部门被裁撤了,所以我最后成了没留下的少数。我在那段时间也问过公司人事,想确定自己有没有留下来,但是那边一直不给确定的答复,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才通知我没能留用。这就是我为什么到四五月才开始找工作的重要原因。我之后还因为这事和人事理论,说这事应该及时通知,单位耽误了我很长时间,让我错过了很多求职机会。

后来,参加现在工作的民办高校的面试之后,对方给了我一个确定答案,说我可以入职。当时我大概问了一下薪资,不如预期,但没有差得特别大。我也考虑了自身的学历和本地大概的工资水平。我自己是本地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城市是一个新一线城市,在这里日常消费,包括房租,可能是一个二线城市水平。所以,住房或者生活成本的压力不会特别大。综合以上的这些因素,加上为了尽快定下来,而且考虑到是学校里的工作,相对稳定。作为高校的老师,工作压力也不是特别大,也有寒暑假,教书和教学内容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事情。所以,只有工资不如预期,我觉得还是可以让步。另外,我觉得工作压力是和工资成正比的。现在的工作的工资和压力是比较匹配的状态。所以现在看来,我自己也还比较满意。

理想的工作要能实现个人价值

我觉得工作首先至少要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五险一金这些基本福利保障都要有。其次,我觉得自己要能够认可工作的价值。有一些工作我就没办法认可他们的价值,比如搞金融的。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用,对我个人而言,金融工作就不如那些医护人员的工作有价值,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想法。

工作强度也不是绝对的,不是所有理想工作都是很轻松,没有工作强度的,这不太现实,但是底线是不能泯灭人性的工作强度。有一些很特殊的工作,例如一些公益事业,工作强度确实会比一般工作大一些。你不会因为这些工作工作强度大就觉得自己在被压榨。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些很有价值的工作的工资都太低了,甚至会有人说:“你都是公益行业的从业人员了,为什么还想着挣钱?”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大家没有把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当人看,他们会忽视人的成本,把人忽视掉。

对我自己来说,工作必须得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部分,不然我就很难长期干下去。老师对我来说就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因为我觉得可以通过这份工作影响到别人,即使我现在面对的学生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基本的价值观念也差不多形成了,但是我决定能给他们提供一点点不一样的声音、观念,也是有好处的。对我自己来说,我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或者说你至少不能讨厌自己的工作,不然人就很容易被逼疯。

政府部门更多把责任推向个人

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的就业情况已经不太好了。上大一的时候,当时政府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鼓励在校大学生去创业,带动经济发展。一直到最近几年政策也是这样的状况。但是我觉得政府部门他们在考虑失业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更多地是把责任推向个人的。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呼吁年轻人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我当时看到就觉得很愤怒。在他们眼里,认为我们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对自己的学历太自信、非常清高,所以不愿意从事那些工资低的工作。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并不是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去从事那些工资低的工作。拿我身边很多人举例,他们可能拿着稍微高一点的工资,可能比我高个2000块钱。但是他们的工作可能每天要达到十个小时以上。他们有没有考虑到年轻人现在面对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没有具体到个人,包括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又是怎么样的?他们就是鼓励年轻人去奉献自己,但是这个奉献的回报是非常有限的。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包括养老的压力。然后现在养老金短缺,大家又慢慢延长这个退休年龄。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的多样的。但是他们很多时候就是把这个问题推到了个人的身上,而不是从自己的层面去做些什么。

比如说长沙就业市场非常的差,然后大家都说长沙是《劳动法》法外之地。如果你看长沙的就业市场,它非常少有双休的工作,要不是单休要不就是大小周。我不是特别了解别的城市是不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在规范就业市场这个方面,在规范《劳动法》每一条的实施方面,政府和监管部门有很大责任。这包括规范大家的工作时间、五险一金,这些都是很基本的。因为我之前看到一个文章说大家都在聊五险一金,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也非常关注五险一金,但是很多人并不真的了解五险一金的缴纳,不清楚这些福利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在普法这个方面做的也不是特别的好,大家被侵权的时候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维权,知道自己有哪些权益。这些劳动法的教育也是政府可以改善的一个方面。

后来统计局停止发布就业率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我觉得他们肯定是认为数据太不好看,不可能真的是因为统计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太扯了,你可以用新的方式继续公布。我觉得发布就业率可能会让大家对就业市场失去信心,这可能是官方考量的东西。但是,你不能为了不让大家失去信心就不公布数据。不能依靠盲目的信心就继续在市场上很努力地找工作,大家还是需要对现在的就业状况有一个概念的。所以我挺讨厌这种行为。

为了就业率,辅导员每天给同学打电话

我不是特别了解研究生的情况,但是我在本科的时候,有学校造假就业率的情况。它明知道有些同学没有就业,或者他们是去二战考研了。但是学校会让同学随便找一家单位或者亲戚的公司,先把就业协议签了。用这种方式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当时我们寝室有一个同学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在还有一个月毕业的时候,辅导员就会每天给同学打电话,包括班主任也会经常找他聊。

当时可能也是我自己的原因吧,我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就让我做一个三分钟的自我介绍。我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正式的面试。加上我之前的实习经历跟面试单位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我整个人都卡住了。当时就把一句话可能来回说了四五遍。所以我觉得面试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学校还是可以给学生一些帮助的,比如面试技巧培训。我上学的学院有一个公众号,那个公众号专门给你推校招信息。但是那个信息是非常针对学院内专业,只跟你的专业有关,他才会推送到那个公众号上面。像我这种从主观意识上来说不是很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我觉得如果只从这个渠道找工作的话,其实就没有办法知道更多的信息。我自己就只能到处搜寻,以至于很多招聘信息是从别的学校网站看到的。我觉得学校也可以把招聘信息变得更加多元化一点。

学校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提供学生更多的就业协助:首先,学校可能要在大家还在学校的时候,就更多地发掘大家的就业兴趣,提供大家有更多的实习体验机会。不一定要等到毕业的那一年,而是在整个学习阶段。这个时间不一定要很长,包括我之前实习一个星期,类似的短期实习,也能够让大家有机会去了解各种工作的现实情况。而不是等到大家工作了之后,进入到职场后,还是一个空白的状态。第二,我觉得学校可以给自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如果不能提供具体信息的话,可以提供给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最后,就是在签约的阶段,可以给到学生更多的保护,包括去了解这些校招企业他们自己员工的状况,有没有对员工有一个保障。

内卷是恶性循环,躺平是消极抵抗

我非常讨厌内卷,我觉得它就是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它还包含着一种观念,就是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的态度。我不是特别清楚这种企业的氛围究竟是怎么样的,但是我觉得身处其中,需要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我升职路上,或者继续留在这份工作上的对手。所以我还挺不喜欢内卷的,但是大家有时候可能也是没有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吧。企业也可能故意去营造这种机制,会给大家的上班时长排序,然后给大家的KPI排序,把大家放在一个很竞争的环境里面。我觉得还是环境的因素会比较重吧。

我觉得躺平,有点像消极抵抗。它可能是一种疲惫。因为我身边也有那种真的躺平的人,他生活成本非常的低,收入也非常低。他把自己的欲望、消费维持在一个基本上只能活着的状态。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不一定就更容易。我不算完全躺平,但是也不至于内卷。经常会有人说羡慕我的工作,但是我觉得我这份工资不高的工作给他们,他们肯定也不要。

我没有什么赡养的压力,也没有婚姻、买房、买车、生孩子这样的压力。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有这个压力,如果有这些压力在身上的话,是非常难选择一个比较低或者不那么稳定的工作的。我觉得家庭的因素其实占的比例还挺大的。学历的影响也很大,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之前投了很多学校的简历,他们现在看学历已经不仅仅是去看你的研究生毕业学历,还要去看你的第一学历。就是当最高学历相同的时候,他们就会去筛选第一学历,然后用这个来评判人。如果你想找一个国企、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学历是非常非常基本的东西。但是如果你灵活就业或创业的话,这个东西当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以前其实不觉得自己喜欢教育这个行业。但我发现自己有这个兴趣之后,我想我会继续从事这个工作,即使不是在现在这个岗位。不过,我对薪资不太乐观。对于整体的未来,我觉得如果政策没有做出很大的变化,包括政府政策、社会层面没有一些很大变化的话,我认为就业市场不会变得比现在更好,只会是越来越糟糕,大家的精神状况也跟着会越来越糟糕。

阅读其它访谈文章